春天的故事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之二
——深圳:全面改革开放的缩影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革命的实践创造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如果说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开放的实验田,那么深圳则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也可以说是全面改革开放的实践的缩影。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的改革已经蓬勃展开。但是城市经济体制如何改革,怎样发展经济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1980年,深圳被首批命名为经济特区,但是旧的行政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束缚着人们,人们对如何建设经济特区还没有现成的经验。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诞生于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口号,是深圳经济特区突破重重阻力、杀出一条血路精神的集中体现,被称为“冲破旧观念的一声春雷”。
提出这个口号的是时任深圳蛇口工业区负责人的袁庚。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少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三野二纵队四师参谋处副处长、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胡志明顾问、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曾参加黄谭战斗、南麻临朐战役、昌潍战役、济南战役。袁庚是改革开放的探索者、急先锋,曾任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为表彰袁庚致力促进内地和香港关系及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香港的航运事业贡献良多,2003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金紫荆星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追授袁庚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
1979年,在蛇口这个2.14平方公里的“实验室”里,袁庚冲击着当时的两个禁区:市场经济和行政体制。每次冲击,都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尽管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尽管1980年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3个经济特区,但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条路的选择,当时仍存在极大争议。表面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却是政治角力。那时,没人敢提市场经济,更没人敢提政治体制改革,认为这都象征着资本主义。但是,毕竟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面大旗的指引,袁庚对市场经济的诠释,浓缩在“时间”和“效率”的概念中,并通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响亮地喊了出来。其实,袁庚最初提出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袁庚的助手熊秉权考虑到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提议去掉中间一句。施工队用三合板做了块木牌,竖在太子路旁的显眼处。两天后,一名不识字的民工将那块牌子拆走当柴烧了。袁庚又命人做了一块,这次只提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有人说,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从这句口号开始的,这话也不无道理。因为这句口号一度成了“姓社姓资”争论的火力集中点。袁庚说:“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在计划经济思想还牢牢占据人们头脑时,袁庚借用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引入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要胆识和勇气的。这句口号在中国争论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史上罕见。直到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个口号,这句话才在全国叫响,成了吹响改革冲锋的号角。后来,这块牌子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
“把时间与财富划等号,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正是许多象袁庚一样,秉承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催生出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催生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改革精神。
“深圳速度”一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大踏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真实写照。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40年来,深圳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40年来,深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40年来,深圳从一个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管理人口已达20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市区面积扩大665倍,GDP增长了1.1万倍。
改革开放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的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培育了一批适应改革开放、体现时代精神的“深圳观念”,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与斗志。
如今的深圳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承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激励新一代建设者继承老一代创业者的勇气和智慧,为我国改革开放贡献更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依然矗立在蛇口的时间广场上,这句被誉为“深圳精神”的口号,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奋勇拼搏,继续前进。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15岁赴欧洲勤工俭学,17岁参加旅欧少军共产党,开始职业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很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遭到严重迫害,下放劳动,屡受批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平反复出,任党和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领导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大萧条时期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经济的计划性。邓小平认为是否存在剥削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而邓小平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都属于公有制成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分四个阶段。
十年动乱结束后,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本建设中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党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其实质是解决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解决了中国是什么的问题;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解决了中国革命干什么的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左倾”“右倾”各种错误的干扰,实现了民族解放。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指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了当时中国是什么的问题;党的总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奋斗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应该向哪里去?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像一股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顾这个让祖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代:
第一个脚步。1979年至198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大会确定了调整、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第二个脚步。1983年至1986年,党中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的发展,改革实践从农村转向城市。
第三个脚步。1987年至1992年,1987年,中央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理论,这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突破了改革初期计划与市场各分一块的老框架。
第四个脚步。1992年至2003年,中央提出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实践。
第五个脚步。2003年至2012年,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改革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
第六个脚步。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改革开放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正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4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影响深远的里程碑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生产体系全面建立,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跃居世界第二;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改革开放使我国以斩新的姿态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指引我们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