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从1921年到1949年,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蒋介石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也逐渐成长壮大成熟起来。一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委员19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确定了在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后,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路径。会议确定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时刻,怎样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不变色,顺利地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担负起新的历史重任,是摆在党中央和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毛泽东主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的讲话振聋发聩,历久弥新,至今仍然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共和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党中央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期,党在过渡期的基本路线和总任务是: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下半年到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90%以上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反五反”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党政机关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简称“三反”。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简称“五反”运动。建国以后少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违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指示,出现了严重的腐败事件,如刘青山、张子善等。毛泽东及时洞察问题,在1952年1月1日的元旦团拜会上,号召“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刘青山、张子善迅速被查处枪毙,一批有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得到惩处,迅速的制止了党内贪污、浪费、腐败问题的漫延。“三反”运动中,发现一些不法资本家拉拢腐蚀干部,盗窃国家财产和情报,为牟取暴利,不惜违法乱纪的事实。如个别资本家用烂棉花做急救包,导致志愿军伤员感染、截肢甚至死亡,天津40多家私营工厂用废木料坐锹镐柄,致使前线志愿军战士无法修筑工事,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央立即作出在大城市中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和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三反”运动。“五反”运动在中央领导下,迅速在全国掀起高潮,运动采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过去从宽,将来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宽严相济的政策,缩小打击面,保证了经济上的稳定。据统计,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全国有20人左右。“五反”运动既惩处了犯罪,又安定了人心,活跃了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下对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斗争,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乱纪活动,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做好了准备。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美国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悍然在朝鲜仁川登陆,发动了侵朝战争。武装到牙齿、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迅速将战线推向鸭绿江。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迅速做出决定,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入朝,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随后采取夜战和无间隙连续作战的战法,连续打了五个战役,有力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签订了停战协议,联合国军退过三八线。
正如毛泽东所说,“打得一拳开,勉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对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起到了保障作用,为国家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迅速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正规军。
——党的八大。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前后,党中央在发展科学文化和进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并实施了新形势下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上半年,各行各业加速发展,造成了财政和物资的紧张局面,党为制定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也作了很多努力。这些都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30日至9月12日,八大预备会召开。9月10日,毛泽东在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重点讲经济建设和中央委员会的选举。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50多个外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参加大会。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彭德怀、李富春、薄一波等68位代表作大会发言,45位代表作书面发言。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第一次用提名的方式提交大会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选出97名中央委员、73名候补中央委员。
八大指出,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八大继续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周恩来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 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陈云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国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在党的建设上,八大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践的实践还很短,党又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足够的思想理论准备,后来遇到一些未曾料到的复杂情况,八大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去。但是,在八大所开启的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八大路线的继续贯彻和进一步发展。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大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会议以后,毛泽东先后视察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农村,他在视察过程中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和在一起,便于领导。同年8月17日到30中央政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当前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等问题。会上确定了一批高指标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宣布1958年要生产钢铁1070万吨,比上年钢产量翻一番,会议还通过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即在全国迅猛展开。举国进入大跃进。大跃进造成了浮夸风的兴起,农业生产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卫星。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亩产高达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等等,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思想。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是“极左”思想的充分体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时说:“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这番话使全党同志产生强烈共鸣,上下群情激昂,大家一鼓作气想创造奇迹,奋发努力,要为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发展有所作为的精神空前高涨。但是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而当时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同时在过去斗争中取得的胜利,使党内骄傲情绪明显增长,这就使得极左的思想占领主导地位,“大跃进”成了我党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道难以避勉的坎。
——两弹一星。虽然大跃进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两弹一星”的研发,做为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却一刻也没有放松。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虎视眈眈。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风餐露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人民的民族自信。可以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可能有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两年多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的多。在导弹和卫星研制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都跨越了传统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两弹一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产物,形成了值得永远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与“两弹一星”取得成功突破的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庆开创了我国石油事业,使我国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76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和邮电通信设施相继建成,其中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和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红旗渠等一大批标志性基础设施。爱国卫生运动、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1973年8月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实行草案)》是新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这些成就都是广大党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干扰而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如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河南林县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所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和聪明才智,是党和国家事业在艰难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仅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就使人民平均寿命从35岁增长到57岁,扫盲运动使一亿多人口摘帽,黄赌毒被彻底清除,人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