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实验室里“忙”起来;应用新技术、设计新方案,科创激发传统行业“进”的动能;太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竞逐新赛道为经济增添“新”活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五四运动105周年的今日中国,从田间地头到科研一线,从大江南北到云贵高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探索最前沿
天空中有一颗行星,近处的青年张开双臂向远方眺望……五四运动时期大力宣传科学理念的中国科学社,在创办的第一期《科学画报》封面上如是绘图,展现当时青年对探索宇宙的强烈好奇和对科学精神的向往。
如今,新时代新青年在探索宇宙星辰的征途中贡献颇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事“脉冲星时间”领域研究的副研究员卢吉光和同事们,最近正在对他们共同编写的“FAST脉冲星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完善,旨在更好地开展“脉冲星时间”领域研究。卢吉光和这一研究团队另外3名科研人员都是“90后”。
2016年落成以来,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搜寻脉冲星。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
过去,国内科学家对脉冲星数据的处理往往会依赖国外的数据处理软件,但由于不同的处理步骤需要借助不同的软件,而不同软件间的兼容性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卢吉光和同事们一直致力于自主编写功能全面的脉冲星数据处理软件,以更好地进行多种脉冲星研究。
“只有不断地沉下心,认真钻研,不断学习,才能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突破。”他说。
近年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频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攀升,这离不开众多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的中国青年。
年轻的天津大学“海燕”研发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85”后叶林伟带领团队成功压制出C919大飞机主起外筒和机身框梁结构件等,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95”后邓宇皓作为核心技术骨干,为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成功贡献智慧。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这一特性决定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面向前沿领域持续探索,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说。
“玩转”新技能
接过父亲的担子,“90”后湖南常德青年陈帅宇成为一名农民。但在他的手中,父辈们曾经摆弄田地的“老物件”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全智能烘干机等“新物件”。
2017年,陈帅宇第一次买回智能插秧机后,因操作技术不熟练,秧苗插得东倒西歪。“但我心里始终不想放弃,经过半个月的摸索,最终掌握了使用技能。”他笑着说。
一台智能插秧机一天能插近40亩水稻,而以前一人一天则只能完成1亩。周围的乡亲也从最初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纷纷邀请陈帅宇开着插秧机去他们的田里“跑一圈”。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把农业新技术、管理新经验带到田间地头。《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2023青年创新创业》认为,中国青年在农村地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为全世界农村地区发展和转型带来经验与启示。
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众多行业及时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一些领域大胆开拓,用新的方式打开局面。33岁的李浩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和应用。
作为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的新一代云化平台项目负责人,李浩带领团队研制了新一代信号控制设备。新一代设备将云计算技术与传统信号控制技术结合,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了现场设备的自诊断能力,大大降低了运营中的维护工作量和整体建设成本。
一直致力于将创新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的李浩谈及这项研发的初衷时说,当他看到铁路维护工经常需要徒步几公里去巡检设备状态,就想着“能不能用新技术来做点事情”。
竞逐新赛道
物联网固件安全分析与测试平台、列车通信协议健壮性测试平台、物联网设备虚拟仿真平台……“借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东风,我们得以‘轻创业’成功。”31岁的湖南小伙龚伟炜于2020年底创办了长沙五戎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平均年龄25岁的新团队在攻坚克难上却有着不少“老”经验。他们紧贴国家安全大课题,不断突破物联网安全“新”技术瓶颈。
“目前公司产品拥有9项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积累了国家电网、中国中车、中山大学等大量客户。一批原创性技术在客户实际环境中得到验证。”龚伟炜说,今年公司打算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努力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应用转化。
新时代中国青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积极创新创业,成为竞逐经济新赛道的有生力量。
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到扩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等方式,中国政府为年轻人投身新产业、新业态提供重要支持。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竞相涌现。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创新,青年象征着朝气、活力,二者内涵相通、意蕴相连。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代中国青年责无旁贷的使命。”杨竺松说。